2020年12月19日下午,光科系组织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学科前沿论坛暨建院20周年-光学工程分论坛”,论坛邀请了国内光学工程领域的七位青年学者及光科系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就他们从事的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做了精彩的报告。会议由光科系教授、信息学院副院长赵海斌主持,系主任吴翔教授致欢迎词,上海超精密加工及研究中心主任徐敏教授介绍了中心的部分研究成果,赵海斌教授介绍了光科系的“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体系。会议在江湾校区新建的交叉二号楼B2005会议室举行,光科系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一、报告题目:太赫兹遥感探测前沿技术研究
摘要:太赫兹位于电磁波谱中红外与微波波段之间,具有重要潜在应用前景。但太赫兹能量弱,在空间遥感领域存在探测瓶颈。本报告将简单介绍太赫兹遥感现状及思路,汇报我们提出的基于电磁诱导势阱理论的太赫兹探测新机理及相关器件的研究进展情况。
报告人:黄志明,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启明星跟踪。主要从事红外与太赫兹探测器、光源及测量研究,在相关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性结果。在AM、NC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 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国际发明金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二、报告题目:2D materials for next-generation computing technologies
Abstract:Rapid digital technology advancement has resulted in a tremendous increase in computing tasks imposing stringent energy efficiency and area efficiency requirements on next-generation computing. Considering the efficiency of data-driven distinct computing tasks, In-memory computing and transistor-based computing have emerged as potent technologi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trix and logic computing to solve perception and reasoning tasks. However, to fulfil the future computing requirements new material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complement the existing Si CMOS technology and develop new technologies to enable further diversification of electro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The abundance and a rich variety of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 (2D) materials have endowed them with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computing energy efficiency while enabling continued device downscaling to the atomic level. This talk will discuss the opportunitie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integrating 2D materials with in-memory computing and transistor-base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rix and logic computing for perception and reasoning tasks.
报告人:周鹏,教授,2000 年和2005 年分别获复旦大学物理学士和光学博士学位。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应急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获得中组部WR 计划领军人才(2018)、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3)、上海市曙光计划(2018) 等。以第一/ 通讯作者已发表SCI 论文100 余篇, 包括3 篇Nature Nanotechnology, 1 篇 Nature Electronics,4 篇Advanced Materials 等。近三年受邀在国内外会议做邀请报告40余次,包括Nature conference 的Keynote 报告、China Nano 等邀请报告。主持了Small、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 等期刊专刊,现担任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半导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和Wiley 开源期刊InfoMat 副主编。
三、报告题目:硬脆材料复杂功能结构光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技术
摘要:从形貌特征上光学零部件可以分成3 种类型:常规光学元件、自由面光学元件和复杂功能结构光学零部件。复杂功能结构光学元件不但形貌复杂、材料硬脆、而且同时具备机械功能和光学功能,其典型代表有:联体光学镜、超精密工件台、精密测量基座、光学陀螺基体等。他们的制造特点是周期长,环节多且衔接严格、投入的装备种类多,公差精度高以及质量控制与检测严密复杂。本报告将结合运用于光刻机中的方镜等光学元件,针对硬脆材料复杂功能结构光学零部件的超精密制造与测量技术;介绍由复旦大学、上海微电子装备和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的应用于ArF 光刻机中的方镜制造技术研究成果。
报告人:徐敏,复旦大学光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10年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是SPIE 和OSA 会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制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学会极端制造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超精密制造技术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极端制造》国际期刊海外副编委。专业研究领域是现代光学设计、现代光学智能制造与检测,热成像技术。是国家02专项项目“IC 装备超精密光学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平台研究”首席科学家。其主持的复合整流罩加工与检测技术获得教育部2016 年科技成果2 等奖。先后负责承担国加及省部级相关光学制造与检测项目12 项。发表学术文章96 篇,获得专利22 项以及学术特约报告35 次。
四、报告题目:光量子信息技术新进展
摘要:量子信息有望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光子作为信息重要载体,在量子信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报告将从光子的基本量子特性出发,介绍光量子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
报告人: 汪喜林,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光场调控与量子信息,在Nature(1 篇)、PRL(11 篇)等发表论文30 余篇,被引2000 余次,得到基金委优青资助,获中国光学学会《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一等奖,入选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
五、报告题目:相变存储器
摘要:发展自主研发的大规模高密度存储器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存储器中的重要分支相变存储(PCRAM)是很有潜力成为下一代存储器的新型存储技术之一,它是利用相变材料在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快速转换来实现“0”和“1”的开关。为了提高该存储器的性能,我们利用材料基因工程的平台对材料进行了筛选,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的验证,显著提高了相变存储器的若干特性,对后续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发同类材料有着指导作用。
报告人:徐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微电子学系主任。于2005 年和2008 年在复旦大学光科系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并在2013 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受到洪堡奖学金的资助,于2013-2016 年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6 年正式加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批国家海外青年人才计划。徐明博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变存储材料与器件、基于硫系化合物的选通管和忆阻器、非晶硫系材料的局部结构和性质等。他已在存储器领域发表70 余篇高质量论文,包括PRL、PNAS、AFM 等。
六、报告题目:纳米等离子体长数据光存储
摘要:纳米等离子体颗粒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新能,是纳米光子学中的重要的材料。利用激光与纳米等离子体颗粒的相互作用已经实现高容量、高安全性与低能耗的光信息存储。在这个报告中,我们介绍了利用金纳米颗粒实现长数据光存储。利用激光控制在高稳定性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主体中掺杂的金纳米纳米,实现了超过500 年的数据存储寿命。我们也将讨论利用这一技术用于光学大数据中心的潜在应用。
报告人:张启明,教授,2005年和2011 年在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学士和光学博士学位,曾任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员,2019 年6 月加入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纳米光子学中心。在Science,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Review Materials 等杂志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 余篇,获得国际专利2 项,并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人才项目。他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光信息存储,飞秒光学加工,人工智能微纳光子学器件。
七、报告题目:基于自适应飞秒光源的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
摘要:由于大脑的不透明性,传统的多光子显微镜在深层或者高速成像时需要使用很高的光功率,引起大脑温度的升高,导致小鼠死亡,因此成像深度和速度受到限制。我们开发出一种“聪明”的激光光源,通过与光源与显微镜的扫描同步,仅在扫描有效信息时释放光脉冲,提高成像深度或速度。
报告人:李博,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及其在脑科学的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Nature Methods 等18 篇学术期刊论文,曾获得The Optical Society(OSA) 颁发的Bernard J. Couillaud Prize 等科研奖励,多次在CLEO 等国际会议作特邀、postdeadline 报告。
八、报告题目:GaN 基micro-LED 的研究进展
摘要:Micro-LED 为第三代半导体前沿热门研究领域,是国家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2030 重大项目等规划方向。本报告介绍了本课题组在micro-LED 显示和可见光通信等领域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器件光电特性研究、集成器件制备、先进显示和光通信等。
报告人:田朋飞,现为复旦大学副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英国思克莱德(Strathclyde)大学博士。工作经历还包括思克莱德大学(博士后)、科技部(借调)。发表SCI 论文50 余篇,入选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
二十年,桃李年华,弱冠成人,心有所信,砥砺前行。愿:而立之年再聚首,笃行致远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