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课题组实现钙钛矿微聚焦光学微腔的高性能单模激光
发布时间:2024-02-27

近日,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科学与工程系王俊、吴翔、赵海斌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制备出具有微纳光场约束功能的零维钙钛矿光学微腔,成功实现了微米尺度上的高品质因子(Q)单模激光,以及线性和非线性(双光子)光泵浦的激光发射。实验上取得了Q因子为16700、偏振度为99.6%、Purcell因子为11.40的高性能单模激光发射,超过了当前大多数钙钛矿微腔激光的表现。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Q-Factor Single-Mode Lasing in Inorganic Perovskite Microcavities with Microfocusing Field Confinement》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no Letters》上。该成果在光芯片的集成光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解决了提升激光发射速率与光场局域化之间的协调问题。

高Q微纳激光器作为光源在集成光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和光通信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Q因子和Purcell因子(Fp)是决定激光器单色性和辐射速率的两个关键参数。通过减小微腔的尺寸和维度,可以降低光场的模式体积,进而提高激光的辐射速率(即Fp)。然而,当模式体积减小、Fp增加时,体系的Q因子则会急剧降低,如何在微米尺度同时提高激光的Q因子和辐射速率仍然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一挑战,具有光学聚焦约束的微结构被应用到微型激光器中。通过制备或集成微透镜可限制光场,有助于抑制衍射和横向漂移所引起的光学损耗,从而大幅提高激光的Q因子和辐射速率。


图片

基于这一思路,研究团队将微透镜阵列和CsPbBr3钙钛矿单晶薄膜集成嵌入法布里-珀罗光学微腔中,实现了腔内的三维光场约束。这种微聚焦约束可以有效地在腔内3.6μm^3的体积内形成很强的局域电场,并引起能量-动量色散和空间电磁场分布的离散化,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非线性光学现象。

图片


通过使用低重复频率(LF:400 nm,1 kHz)、高重复频率(HF:450 nm,80 MHz)飞秒脉冲泵浦以及双光子泵浦(TP:800 nm,1 kHz)这三种激发手段,团队成功展示了零维微腔中的线性和双光子单模激光发射。实验中表征了不同激发条件下的激光性能,包括线宽(HF:0.14 meV,TP:0.49 meV),偏振度(HF:99.6%,TP:98.1%),阈值(HF:61 μJ cm^(-2),TP:1.65 mJ cm^(-2))。

图片


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优化微透镜的设计,进一步提高Q因子、减小模式体积以及降低激光阈值,这将为实现高性能的片上微激光器、低阈值连续波泵浦激光器和电泵浦微激光器提供新的途径。
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的王俊、吴翔、赵海斌老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生田爽爽、汪琪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委扬帆项目和基础研究领域项目等科研基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4797